解密好书之名作品:偷得浮生半日闲 古人其实也City
“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公元414年,五柳先生陶渊明和几位邻里同游斜川,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也让他发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嗟叹。
这是陶渊明流传下来的唯一一篇山水小品。2012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以下简称“古籍社”)出版的“闲雅小品丛书”第一辑与读者见面,陶渊明的山水小品是其第一本《山水有清音——游记小品赏读》中第一篇文章。
12年后,“山水清音”余音袅袅。2024年年初,随着“明清小品”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古籍社的“半日闲”品牌图书增至6辑40本,古代小品这种古人的“朋友圈”的全貌呈现在今天的读者面前。
熟悉的陌生人:苏东坡用“呵呵”向友炫耀“小词”
翻开每一本小品,一位位文豪大家形象跃然纸上,熟悉又陌生。比如,风靡一时的网络热词“呵呵”,竟是千年前东坡先生玩儿剩下的梗。《苏轼小品》中有一篇《与鲜于子骏三首》,苏轼这样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写给友人鲜于子骏的书信中,他颇为自得地与柳永相比,并进一步“炫耀”说:“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大才子袁枚,是历史上有名的美食家。《随园食单》是他40多年美食实践的私房菜谱,体现了一枚资深“吃货”的自我修养。然而,正是这“好味”“好游”“好友”的随园主人,也曾写下催人泪下的祭文。
《袁枚小品》中有这样一篇《祭妹文》,文中写道:“汝死我葬,我死谁埋?”那是乾隆丁亥冬,袁枚的三妹去世,被葬于上元之羊山。随园,一说为《红楼梦》中大观园所在。“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这是林黛玉曾经的葬花之地。原来袁枚曾和黛玉一样,面对人事代谢,字字泣血,句句断肠。
像这样不为人知的古人“朋友圈”,“闲雅小品丛书”中还有很多:汤显祖的笔下,女主都是“恋爱脑”;“扬州八怪”郑板桥被称为“甲方噩梦”;屡试不第的蒲松龄,也能逆袭成顶流;早在明朝末年,张岱就已经发明了“兰雪奶茶”……
被吃货们追捧的开封夜市烟火气在孟元老笔下绵延至今:“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煎茶、酌酒、清赏、书香、风土、江湖……“闲雅小品丛书”中记录的四时风物、家长里短、喜怒哀乐,呈现出我们熟知的才子、文豪生活中还有人所不知的另一面。
似是故人来:赏读,搭建古人和今人之间的桥梁
何谓“小品”?“‘幅短而神遥,墨稀而旨永’,小品文语短意长,尺幅千里,是中国古代散文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闲雅小品丛书”第一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小林在总序中引用明代唐显悦的说法这样解释。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张岱小品》整理者苗怀明则认为,和唐诗宋词相比,小品就犹如中国画与邮票,满汉全席与小吃,自然界的风景与盆景。邮票虽小方寸万物,小吃平常滋味万千,盆景不大囊括宇内。
2009年,“半日闲”品牌的创始人梁瑞霞入职出版社第二年,便有了“做一套关于小品文的书”的想法。“因为向往古人琴棋书画、诗酒歌茶的风雅生活,我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古代小品,学习古老智慧,体味古人风雅,过好自己的烟火人生。”梁瑞霞说。
“闲雅小品丛书”第一辑的书名也透露着闲雅与诗意:《山水有清音——古代游记小品》带读者游历古人的山水世界,《书卷似故人——古代序跋小品》以书卷为纽带揭示文字间的深厚情感和历史痕迹,《浮生半日闲——古代笔记小品》记录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与感悟,《锦书云中来——古代尺牍小品》以书信传递古代文人间的深情厚谊和生活情趣……
吴小林在总序中写道,希望读者在翻阅任一本的时候,能够“领略青山绿水的秀丽风光,感悟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收到娱耳目、益心智之功效”。
“赏读”是这套丛书的一大亮点。据梁瑞霞介绍,市面上类似内容的图书通常都是编选加注释,他们加入赏读板块,为读者带来更多小品文背后的故事,“既是编著者跟原作者的互动,也是跟读者的一个互动”。
既要编选,又要注释、赏读,选到合适的作者是关键。
“承担这项工作,就像是‘惹火烧身’。”该套丛书第二、三、四辑主编曹亚瑟笑着说,按丛书体例选90—100篇小品,起码要找200本古书,而且,注释的工作又特别容易露怯,注浅了,人人皆知,不如不注;注错了,又难免挨骂,显得自己水平低。所以,一般作家不愿意干。而同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又容易写得过于专业呆板,年轻人不喜欢。一番衡量取舍,曹亚瑟把作者的范围缩小到70后、80后,他认为,这些人了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能够在古人和今人之间搭好桥梁。
古人也City:在日常生活中扩容现代人的审美
古人今人都要喝茶,如何让今人在闲雅中品味别样趣味,“闲雅小品丛书”中《佳茗似佳人:煎茶小品》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作者于左收录了张大复的《煎茶》,“童子鼻鼾,故与茶声相宜。水沸声喧,致有松风之叹。梦眼特张,沫溅灰怒,亦是煎茶蹭蹬。舟中书”。
于左这样赏读:爱茶者经常用“松风”来比拟煎水时的声响,比如苏轼有“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等句……张大复听到的松风有一点特别,水沸的声响与童子的鼾声混合一处。煎水者睡着了,沸水喷溅出来,与炭火相激,炭灰冲腾而起。不用问,这一壶水是煎老了,接下来的一壶茶,味道肯定不如意。人在途中,许多事讲究不得了。
豆瓣网友评论:只有几百字,读来却如沐春风。这种感受大概是今天难以体会的。
在后续的“明清小品”系列当中,于左还注评有《袁枚小品》,在他看来,短小精致的小品文正是契合了当下的“轻阅读”潮流,“我们喜欢一篇小品文,更多是喜欢它通篇带来的感觉和情绪,可能是轻叹一声,或会心一笑,但这就足够了”。
注评“唐宋小品”之《苏轼小品》的王文君认为,小品文更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读,方能得其妙处。
在王文君眼里,苏轼是一位善处困境的人,他的小品文中有自身的惊悸和难过、坦然与豁达,有永难逃脱的孤独和空漠,以及无常世界中的疲惫应对,但始终离不开一个“真”字。这也成了王文君选择苏轼作品时遵循的原则。“不管人生是得意还是失意、是高朋满座还是众叛亲离、是花团锦簇还是人走茶凉,都能与苏轼的文字相遇,找到最能熨帖自己的那一句。”王文君懂得苏东坡的“松弛感”,也希望当下的读者能得到这种“松弛感”。
“古人笔下,诸多清趣:可以品春韭秋菘、观世间芳菲,亦可享琴瑟之乐、赏四时风物。撷为小品,则烟霞满纸,充满人间情味。”这是曹亚瑟写给“闲雅小品丛书”的荐语。
历时12年,“闲雅小品丛书”也伴随着梁瑞霞的成长,“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她很珍视它,发自内心地向读者推荐:“小品文更像是文人的小作文,表达的日常生活、内心感受,更适合现代人阅读,可以扩容现代人的审美,更容易产生共鸣、共情。”在她看来,小品文也是碎片化的,就像古人的“朋友圈”,但这种真实的、贴近心灵的内容,却极具现代性。用当下最时髦的话来讲,就是很City(可理解为时髦、洋气)!
偷得浮生半日闲:让古籍走近年轻人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李涉的禅意感悟跨越千年后,在古籍社酝酿发酵12年,从最早的“闲雅小品丛书”(20本),到“唐宋小品丛书”(8本),再到“明清小品丛书”(12本),最终收官为“半日闲”品牌40本书。
吴小林当年的希望没有落空,10余年来,这套丛书受到诸多拥趸的击赏:“年近四十,突然喜欢上古人的生活方式,在网上看了书评,立刻就爱上了这套书。”“浮躁的当下,能随时捧起一册清新精致的小品文集,阅一页安然,守一心诗意。”“注释全面,赏读的可读性比较强,有些单挑出来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更有读者称赞“中州此举亦鸿绩峻业哉”。12年来,“半日闲”品牌逐步形成独特风格,并赢得诸多社会声誉:第一辑荣获全国优秀古籍普及图书奖、河南省优秀图书奖,后续几辑也先后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以及其他多项图书大奖。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书报》、《香港商报》等媒体相继推介“半日闲”系列丛书,称其“向读者展示了古人清雅闲适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尚”,是“可乐、可亲、可敬的小品文选本”,可以“无事闲翻到任何一页,随时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可随时放下”。
梁瑞霞说,让年轻人适当从世俗生活中抽离开来,学习古人生活态度,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营造闲雅的生活氛围,这也是古籍社让古籍走近年轻人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据古籍社统计,除“半日闲”产品线外,其《国学经典》系列丛书出版10余年,畅销过亿码洋;姊妹篇《家藏文库》丛书,谋篇100种,已出版58种;刘学锴唐诗学研究系列之《唐诗选注评鉴》《刘学锴讲唐诗》《刘学锴讲李商隐》获得国家级奖励资助,广受学术界和读者好评,听刘学锴先生讲唐诗以及背后诗人的人生故事已经成为不少青少年学习唐诗、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选择。
根据古籍社的工作规划, “半日闲”书系的精装版正在编辑打磨;依托《国学经典》系列丛书开发的“我们的经典”全媒体传播矩阵逐渐成形;围绕“实施古籍数字化专项行动”打造推出的中州方志智慧出版平台也初具规模;为了让更多青少年读者拥有全新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新近出版的《山海经:中国神兽图鉴》采用AR技术全新视角解读上古经典,用科技赋能山海文化,让古籍真正活起来。
创新内容表达,探索融合出版,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激发中华典籍散发新的时代活力,让古籍走进年轻人群体,中州古籍出版社从未止步。
(本文转自《河南青年时报》2024年7月25日4版,记者 蔡琳/文 赵墨波/图)
-THE END-
责编 | 何慧婷
责校 | 张 雯
审读 | 高林如
中州古籍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
中州古籍出版社
视频号
中州古籍出版社
微 博
中州古籍出版社
抖 音
中州古籍出版社
小红书
中州古籍出版社
顶端新闻
扫码关注我们